九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九江市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2019-2035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山管理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八里湖新區、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及駐市有關單位:
《九江市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2019-2035年)》已經市政府第43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此件主動公開)
九江市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2019-2035年)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規劃目的
為提升物流業效率效益,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增強九江市物流業國際國內輻射能力,支撐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物流業培育成九江市邁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引領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根據《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江西省“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九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九江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物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特制定本規劃。
第二條 規劃范圍和年限
范圍:為九江市全域,轄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7縣,瑞昌市、共青城市、廬山市3市,潯陽區、濂溪區、柴桑區3區。規劃重點研究區域為九江市中心城區,依據九江市城市總體規劃,其范圍為北至長江,西至長坪路、昌九大道,南至杭瑞高速、廬山風景名勝區邊界,東至鄱陽湖岸線,面積約554平方公里。
期限:為2019-2035年,其中近期到2025年,中遠期到2035年。
第三條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江西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等,以國家物流樞紐和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為契機,以區域航運中心建設為重點,以物流節點體系和通道網絡為支撐,發揮市場主體能動性,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構建現代供應鏈物流服務體系,全力打造區域物流發展戰略高地,有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第四條 主要原則
1.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市場結構。
整合提升存量物流資源,打造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科學布局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縣鄉村三級網絡體系,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無縫銜接。優化物流市場結構,鼓勵企業規?;?、網絡化發展,培育和引入平臺型、創新型、智慧型物流企業,實現集約化發展,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提質增效。
2.服務產業發展,引導產業布局。
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服務鏈條,在倉儲、運輸、配送等基礎功能外,完善集中采購、交易結算、價格中心、信息與大數據、供應鏈金融、期貨交割倉等增值服務功能,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強化供應鏈物流創新與應用,強化物流樞紐、物流節點布局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帶動引導作用。推動城鄉物流配送一體化、均等化,引導并服務于消費升級,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3.科技引領發展,模式驅動創新。
適應電子商務、新零售、C2M、O2O等商業和制造業新模式,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與物流產業深度融合,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發展,鼓勵智慧物流平臺、運力眾包、多式聯運、共同配送等物流模式發展,提高物流數字化、專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
4.政府頂層設計,市場主導建設。
充分發揮政府在現代物流業頂層設計、規劃編制、政策配套、標準制定等方面的支持與引導作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強化企業的市場主導地位,鼓勵企業以資產為紐帶,外引內聯實現網絡化、國際化、跨越式發展;引導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依托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減少重復建設和同質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共同打造良好的物流生態。
第二章 目標市場分析與預測
第五條 目標市場
九江市物流業核心服務區是九江市及周邊300公里范圍,以公路運輸和城際配送為主;重點服務區是長江中游500公里范圍,以水運和鐵路運輸服務為主;拓展服務區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打造外向經濟新高地的戰略市場,以空空聯運、鐵水聯運、
江海聯運服務為主。
1.核心服務區:九江市及周邊。
依托九江市工業產業基礎和商貿業優勢,不斷提升干線運輸與多式聯運、區域分撥與城鄉配送、倉儲管理與流通加工、集中采購與分銷、貨運服務與信息交易、供應鏈金融等各環節服務功能。
重點實施鐵路進港區、鐵路進園區、鐵路進廠區,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區港聯動”一體化監管;培育多式聯運企業,提高標準化倉儲服務,著力提高供應鏈物流服務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為九江市、湖北小池及周邊300公里范圍提供服務。
2.重點服務區:長江中游。
以九江航運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強與國際國內大型航運企業合作,以資本為紐帶,深入推進“一城一港”戰略,優化港口資源整合,科學定位港區功能,加強多式聯運,加大力度培育引入國際國內多式聯運企業,用物流樞紐實現降本增效,帶動產業集聚,促進樞紐與產業互動,積極為周邊500公里區域范圍提供服務。
加大“招商引貨”力度。充分利用好大南昌都市圈建設機遇,積極推動南昌、九江兩港對接,強化與上饒、景德鎮、吉安、贛州等“無水港”合作,不斷拓展水運航線和貨源市場。通過鐵水聯運、水水中轉、陸水聯運等方式,提高水運對南昌、上饒、景德鎮、吉安、贛州的服務能力。
完善鐵路和水運集疏運系統。對接蒙華鐵路煤炭運輸業務,服務于臨港產業和昌九沿線煤炭物流需求。
探索開展空鐵聯運,依托武九客專、昌九客專,發展高鐵貨運和空鐵聯運;根據空運業務規模開通貨運包機、貨運航班和航空內支線業務;承接南昌、武漢、鄂州的快遞快運、冷鏈物流、航空貨物的攬收、城鄉配送和落地配送業務。
加強外部聯動協同。加強與上海、重慶、成都、武漢、南昌的港口聯系,加強與贛州等鐵路貨站聯系,加強與武漢、南昌的高鐵站聯系,為集裝箱、整車與備配件、快遞快件、件雜貨、航空貨物、木材等物流發展創造條件。
3.拓展服務區:“一帶一路”國家。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依托九江一類口岸、九江綜合保稅區和木材、肉類、糧食、整車等指定口岸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各類指定口岸,爭取申建自由貿易區,完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
通過政策措施,構建九江瑞昌國際木材集散競爭優勢,引進全球木材資源。鐵路運輸方面開通滿洲里至九江(瑞昌)木材專列和中歐班列,服務于俄羅斯等國木材進口;水路運輸依托九江口岸瑞昌(進境木材)監管區及瑞昌木材專用碼頭,并推進鐵路專用線進港口實現鐵水聯運,服務于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泰國等國家木材進口和集散。加快建設國際原木與制品倉儲與物流中心、采購中心、交易結算中心、加工中心、創意與設計中心、信息與區域價格中心、質量檢測與標準制定中心、供應鏈金融中心,在瑞昌打造華中第一國際木業產業基地。
與重慶、成都、鄭州、武漢中歐班列加強聯系,重點考慮手
機、電腦等IT產品,服裝鞋帽等紡織品,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果汁、咖啡豆等農副產品和食品,木材與紙漿,化工品,機械設備等,為中歐班列組織雙向貨源;通過與蒙華鐵路對接,承接國際煤炭物流。
培育發展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生物制品與醫藥、精密儀器、通訊產品等臨空產業,重點對接長沙、鄭州、廣州等樞紐機場和干線機場,通過干支銜接,發展客機腹艙帶貨、拼機航空運輸、包機直航運輸、航空貨運航班,拓展高鐵貨運,培育發展“空鐵聯運”,促進國際航空物流發展。
第六條 典型物流量預測
九江市及周邊主要物流市場規模估算
單位 | 2025年 | 2035年 | |
貨運總量 | 萬噸 | 23120 | 32240 |
公路 | 萬噸 | 16700 | 23000 |
鐵路 | 萬噸 | 2300 | 4100 |
水運 | 萬噸 | 2300 | 4900 |
管道 | 萬噸 | 630 | 1450 |
大宗商品 | 萬噸 | 4526 | 8820 |
#能源化工品 | 萬噸 | 2578 | 5466 |
#木材物流量 | 萬噸 | 450 | 600 |
#生鐵物流量 | 萬噸 | 805 | 1442 |
#鋼材物流量 | 萬噸 | 776 | 1032 |
#糧食 | 萬噸 | 201 | 243 |
#電煤用量 | 萬噸 | 215 | 385 |
商貿購進量 | 億元 | 605 | 1185 |
商貿銷售量 | 億元 | 736 | 1369 |
港口吞吐量 | 萬噸 | 24898 | 28770 |
冷鏈物流量 | 萬噸 | 455 | 612 |
快遞物流量 | 萬件 | 14500 | 30680 |
第七條 物流業經濟量預測
地區生產總值:2025年約4630億元,2035年約9200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5年約1520億元,2035年約3450億元。
進出口額:2025年實現63.39億美元,2035年實現89.40億美元。
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2025年降到13%,2035年降到11%;2025年約為602億元,2035年約為1012億元。
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25年為10%,2035年為14%;2025年約460億元,2035年約1300億元。
第三章 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
第八條 戰略定位
將九江市物流業培育成引領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布局和輻射提供支撐,為增量產業布局提供組織環境保障。
以九江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和打造江西開放門戶城市為機遇,全力打造國際國內輻射能力強的江西省物流產業率先發展新高地、增量產業布局的新突破、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新支點。
第九條 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重點開展“42-30-10物流專項行動”,即打造和建設42個主
要物流節點、培育和引入30家龍頭物流企業、加強和提升10大物流領域,利用5—15年時間,將九江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物流節點;長江中游重要國家物流樞紐;江西省物流核心區。
2.近期目標。
以10大重點物流項目為抓手,同步整合提升原有物流資源,基本建立網絡布局科學、服務高效便捷、物流技術先進、市場安全有序、發展模式綠色環保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包括:
(1)物流節點體系初步形成;
(2)物流企業規?;?、網絡化發展邁上新臺階;
(3)港口航運高度發達、集疏運體系日益完善;
(4)智慧物流平臺建設和多式聯運取得新突破;
(5)江西省物流核心區地位進一步鞏固;
(6)長江中游重要國家物流樞紐基本建成;
(7)物流樞紐對產業組織能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3.中遠期目標。
實現“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產融結合、供需匹配、智慧高效、綠色低碳、全球布局”的產業供應鏈體系。包括:
(1)江西省物流核心帶動能力突出;
(2)九江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產業高度發達;
(3)九江綜合保稅區及國際航運、航空物流穩定持續發展;
(4)建成“一帶一路”國際物流節點;
(5)形成國際國內輻射能力強的供應鏈物流網絡體系,支撐
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第十條 發展指標
物流對經濟貢獻率穩步提高。
社會物流總額2025年達13100億元,2035年達2580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2025年達460億元,2035年達1300億元;2025年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到2035年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4%。
江西省物流核心區地位更加鞏固。
物流產業集群持續壯大,全市6大物流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快于全省水平,約為10%。2025年達640億元,2035年達1660億元。
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逐步建成。
臨港產業集聚發展,港口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水鐵聯運降低物流成本,港口腹地進一步向西南地區深入,2025年港口吞吐量達2.5億噸、115萬標箱,2035年港口吞吐量達3億噸、200萬標箱。
鐵路到發量得到顯著提升。
加快港口、園區、大型工業企業專用線建設,優化布局鐵路編組站,以木材、礦產品、集裝箱、冷鏈箱等為重點貨類,力爭2025年前鐵路貨運量達2300萬噸,2035年達4100萬噸。
區域分撥和配送業務大幅增長。
2025年,從事區域分撥與(共同)配送的專業化、標準化倉儲設施50萬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區集中(共同)配送車輛總數約1500輛;2035年,從事區域分撥與(共同)配送的專業化、標準化倉儲設施100萬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區集中(共同)配送車輛總數約3000輛。
冷鏈物流全鏈條服務能力提高。
提高冷鏈物流全鏈條服務能力,產地預冷倉庫到2025年達5.5萬噸、2035年達16.2萬噸;冷凍冷藏倉庫到2025年達44萬噸、到2035年達90萬噸;冷藏配送車輛到2025年達350臺、到2035年達590臺。
物流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企業綜合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對外輻射能力不斷增強,物流業市場集中度大幅提高。在港口物流、冷鏈物流、區域分撥、城鄉配送、多式聯運、公路物流、化工物流、大宗農產品、智慧物流平臺、國際物流等10大領域,重點培育30家物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物流總部經濟,培育和引入一批3A級以上物流企業,2025年3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10家以上,2035年達30家以上。
資源全球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2025年前九江綜合保稅區實現快速發展,全市各類口岸應有盡有,2035年前爭取申報保稅港區。國際航線數量顯著增加,航線密度增加,力爭到2025年前爭取開通1條木材專列,經重慶、武漢、長沙對接3條中歐班列,實現對接蒙華鐵路;2035年前開通1條木材班列,實現直飛或中轉國際航線共15條。
物流業整體運行效率顯著提高。
物流標準化成果得到持續推廣應用,爭取到2025年標準托盤
租賃量達20萬片、2035年達35萬片。實現區塊鏈、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的全面應用,初步構建物流業創新發展模式,基本完成物流業的現代化轉型,物流整體運行效率顯著提升,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5年、2035
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3%、11%。
九江市物流業主要發展指標表
發展指標 | 2018年 | 2025年 | 2035年 |
1.1 社會物流總額(億元) | 7219 | 13100 | 25800 |
1.2 物流業增加值(億元) | 192 | 460 | 1300 |
1.3 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7.11% | 10% | 14% |
2.???? 物流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 299 | 640 | 1660 |
3.1 港口吞吐量(億噸) | 1.37 | 2.50 | 3 |
3.2 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萬TEU) | 43 | 115 | 200 |
4.???? 鐵路到發量(萬噸) | 1334 | 2300 | 4100 |
5.1 城市共同配送額(億元) | —— | 450 | 1000 |
5.2 分撥配送標準倉庫(萬平方米) | 約15 | 50 | 100 |
5.3 城市(共同)配送車輛 | —— | 1500 | 3000 |
6.1 冷鏈物流服務能力(產地預冷倉庫/萬噸) | —— | 5.5 | 16.2 |
6.2 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冷鏈倉庫/萬噸) | 27(2017年) | 44 | 90 |
6.3 冷鏈物流服務能力(配送車輛/輛) | —— | 350 | 590 |
7.1 評級3A級以上物流企業數量(家) | 3 | 10 | 30 |
8.?????? 對接開通國際專列班列、水運航線、空運航線數量(條) | 8 | 12 | 28 |
9.1 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 | 14.64% | 13% | 11% |
9.2 標準托盤循環共用量(萬片) | 約8 | 20 | 35 |
第四章 物流節點與產業聯動布局規劃
第十一條 布局原則
符合區域及城市總體規劃;與區域產業形成聯動;與綜合交通設施布局相一致;整合與新建并舉,踐行集約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規模適度,兼顧遠期發展。
第十二條 選址要求
依托港口、鐵路、高速、國省干道、機場等重要的交通節點布局物流基礎設施;依托產業集聚區布局物流基礎設施;服務城鄉物流一體化靈活布局城鄉配送網點。
第十三條 市域物流總體空間結構
基于九江市區位交通、產業布局、資源條件、市場需求因素綜合考慮,全市形成“一核兩廊、三樞紐多節點”物流業總體布局。
一核:即九江市中心城區,通過中心城區的物流節點,發揮物流樞紐和多式聯運的產業組織作用,引領全市物流業發展。
兩廊:依托沿江綜合交通走廊和昌九綜合交通走廊優勢,通過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節點的組織,服務于存量產業優化布局和增量產業集聚,將廊道優勢通過物流樞紐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三樞紐:指城西的九江港口型物流樞紐、城東的九江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以及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
多節點:指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城鄉三級配送網點形成的多層次、多功能物流節點體系,依托公路、水運、鐵路、空運、管道、皮帶等不同運輸方式,將物流服務覆蓋全市域,并連通全國及世界。
第十四條 中心城區物流空間結構
依托交通條件、產業基礎和產業布局、土地資源等條件,在中心城區物流業形成“三軸三群、二核多點”的總體結構,引領帶動全市及周邊地區物流業發展。
三軸三群:依托沿江干線水運交通軸、公水聯運交通軸、鐵水聯運交通軸,支撐形成三大物流產業集群,即城西的國際供應鏈物流產業集群、城東的區域商貿物流產業集群、城南的公路分撥配送物流產業集群。通過三個物流產業集群優化產業布局和組織方式,實現物流業降本提質增效,對產業布局和物流業發展起到引導和帶動作用。
二核多點:指依托九江市中心城區兩個物流樞紐、多個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共同形成九江市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區,對全市物流業發展起到核心帶動作用。
第十五條 主要物流節點總體布局
規劃將九江市物流節點分為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四個層次,主要服務于國際、區域、市域、縣區(產業區)經濟產業發展和居民生活,形成“3樞紐9園區16物流中心14配送中心”共42個主要物流節點布局。
3樞紐:為九江港口型物流樞紐、九江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以及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
9園區:為九江獅子智慧公路物流園區、王家堡臨港工業物流園區、瑞昌臨港綜合物流園區、瑞昌林安國際商貿物流園區、瑞昌白楊貨運物流園區、彭澤彭郎磯工業物流園區、永修湖東商貿物流園區、永修恒豐綜合物流園區、湖口工業物流園區。
16個物流中心:九江城西綜合物流中心、九江郵政集疏物流中心、九江城南工業物流中心、九江城南城鄉配送物流中心、九江科技城智慧物流中心、瑞昌國際木材物流中心、九江空港物流中心、彭澤磯山工業物流中心、彭澤磯山化工品物流中心、彭澤冷鏈物流中心、共青城國控昌盛物流港、共青德安工業物流中心、都昌工業物流中心、都昌商貿物流中心、武寧工業物流中心、修水工業物流中心。
14個配送中心:城東糧食配送中心、城東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光大天贏快遞配送中心、姑塘物流配送中心、永修馬口供應鏈配送中心、德安陸路港、彭澤商貿配送中心、共青城商貿配送中心、德安商貿配送中心、湖口商貿配送中心、修水商貿配送中心、廬山商貿配送中心、武寧商貿配送中心、共青城郵政速遞物流中心。
九江市主要物流節點表
物流節點 | 性質 | 規模(畝) | 類型 | 項目地 | |
一 | 物流樞紐 | ||||
1 | 九江港口型物流樞紐 | 規劃 | 6632 | 物流樞紐 | 城西港區 |
A區 | #城西港作業區 | 續建 | 957 | 港口、貨運 | 城西港區 |
#城西件雜貨作業區 | 在建 | 800 | 港口、貨運 | 城西港區 | |
#物流樞紐產業園 | 規劃 | 600 | 港口、綜合 | 城西港區 | |
B區 | 九江航運服務中心 | 續建 | 150 | 港口、貨運 | 城西港區 |
C區 | 九江綜合保稅區 | 在建 | 2735 | 水鐵、口岸 | 城西港區 |
D區 | 九江智慧供應鏈物流中心 | 新建 | 500 | 港口、工業、集散 | 城西港區 |
E區 | 九江國際物流園區 | 新建 | 890 | 港口、專業、倉儲 | 城西港區 |
2 | 九江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 | 規劃 | 2785 | 物流樞紐 | 潯陽區 |
A區 | 九江農副產品物流中心 | 提升 | 660 | 公路、專業、集散 | 潯陽區 |
B區 | 九江城東城鄉配送物流中心 | 續建 | 725 | 公路、通用、集散 | 潯陽區 |
C區 | 九江城東區域分撥物流園區 | 改擴建 | 1400 | 水鐵、貨運 | 城東 |
3 | 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 | 新建 | 1500 | 物流樞紐 | 彭澤縣 |
二 | 物流園區 | ||||
1 | 九江獅子智慧公路物流園區 | 新建 | 760 | 公鐵、商貿 | 柴桑區 |
2 | 王家堡臨港工業物流園區 | 新建 | 990 | 港口、工業 | 城西港區 |
3 | 瑞昌臨港綜合物流園區 | 新建 | 750 | 港口、工業 | 瑞昌市 |
4 | 瑞昌林安國際商貿物流園 | 續建 | 810 | 公路、商貿 | 瑞昌市 |
5 | 瑞昌白楊貨運物流園區 | 新建 | 1000 | 公鐵、工業 | 瑞昌市 |
6 | 彭澤彭郎磯工業物流園區 | 新建 | 1600 | 港口、綜合 | 彭澤縣 |
7 | 永修湖東商貿物流園區 | 新建 | 2000 | 公路、商貿 | 永修縣 |
8 | 永修恒豐綜合物流園區 | 續建 | 975 | 港口、工業 | 永修縣 |
9 | 湖口工業物流園區 | 新建 | 1000 | 港口、工業 | 湖口縣 |
三 | 物流中心 | ||||
1 | 九江城西綜合物流中心 | 整合提升 | 510 | 港口、通用、集散 | 城西港區 |
2 | 九江郵政集疏物流中心 | 在建 | 150 | 公路、專業、集散 | 城西港區 |
3 | 九江城南工業物流中心 | 新建 | 150 | 公路、通用、倉儲 | 經開區 |
4 | 九江城南城鄉配送物流中心 | 新建 | 300 | 公路、通用、集散 | 經開區 |
5 | 九江科技城智慧物流中心 | 新建 | 150 | 公路、通用 | 濂溪區 |
6 | 瑞昌國際木材物流中心 | 在建 | 250 | 鐵路、專業、倉儲 | 瑞昌市 |
7 | 九江空港物流中心 | 新建 | 300 | 航空、綜合、集散 | 九江機場 |
8 | 彭澤磯山工業物流中心 | 新建 | 195 | 公路、通用、集散 | 彭澤縣 |
9 | 彭澤磯山化工品物流中心 | 新建 | 200 | 鐵路、專業、倉儲 | 彭澤縣 |
10 | 彭澤冷鏈物流中心 | 新建 | 150 | 公路、專業、集散 | 彭澤縣 |
11 | 共青城國控昌盛物流港 | 擴建 | 510 | 鐵路、通用、集散 | 共青城 |
12 | 共青德安工業物流中心 | 新建 | 200 | 公路、通用、倉儲 | 德安縣 |
13 | 都昌工業物流中心 | 擴建 | 340 | 公路、通用、倉儲 | 都昌縣 |
14 | 都昌商貿物流中心 | 擴建 | 170 | 公路、通用、倉儲 | 都昌縣 |
15 | 武寧工業物流中心 | 新建 | 200 | 公路、通用、倉儲 | 武寧縣 |
16 | 修水工業物流中心 | 新建 | 200 | 公路、通用、集散 | 修水縣 |
四 | 配送中心 | ||||
1 | 城東糧食配送中心 | 新建 | 140 | 公路、專業 | 潯陽區 |
2 | 城東智慧配送中心 | 新建 | 100 | 公路、通用、集散 | 潯陽區 |
3 | 光大天贏快遞配送中心 | 新建 | 72 | 公路、專業 | 城西港區 |
4 | 姑塘物流配送中心 | 新建 | 100 | 公路、通用 | 濂溪區 |
5 | 永修馬口供應鏈配送中心 | 新建 | 100 | 公路、通用 | 永修縣 |
6 | 德安陸路物流港 | 現狀 | 144 | 公路、通用 | 德安縣 |
7 | 彭澤商貿配送中心 | 新建 | 130 | 公路、通用 | 彭澤縣 |
8 | 共青城商貿配送中心 | 新建 | 139 | 公路、通用 | 共青城 |
9 | 德安商貿配送中心 | 現狀 | 100 | 公路、通用 | 德安縣 |
10 | 湖口商貿配送中心 | 新建 | 110 | 公路、通用 | 湖口縣 |
11 | 修水商貿配送中心 | 新建 | 140 | 公路、通用 | 修水縣 |
12 | 廬山商貿配送中心 | 新建 | 100 | 公路、通用 | 廬山市 |
13 | 武寧商貿配送中心 | 新建 | 80 | 公路、通用 | 武寧縣 |
14 | 共青城郵政速遞配送中心 | 新建 | 108 | 鐵路、專業 | 共青城 |
注:按物流節點依托的主要運輸方式分為:港口型、鐵路型、公路型、航空型。按物流園區服務的產業及主要功能分為:工業服務型、商貿服務型、貨運服務型、口岸服務型、綜合服務型。按物流中心的貨物屬性分為:通用型物流中心、專業型物流中心。在用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物流節點盡可能集中建設。
第十六條 物流節點近期安排
九江市近期重點物流項目推進表
序號 | 物流節點 | 重點項目(工程) |
一、 | 物流園區 | |
1 | 城西港區綜合物流園區 | 區域航運中心、九江物流樞紐產業園 |
2 | 九江綜合保稅區 | 九江綜合保稅區 |
3 | 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 | 紅光物流園區 |
4 | 九江獅子智慧公路物流園區 | 智慧公路港、區域分撥中心 |
二 | 物流中心 | |
1 | 智慧供應鏈物流中心 | 供應鏈物流中心 |
2 | 九江城東城鄉配送物流中心 | 城鄉高效綠色貨運配送 |
3 | 九江城南城鄉配送物流中心 | 城市配送中心 |
4 | 九江郵政物流中心 | 中國郵政客服中心及九江郵件處理中心項目 |
5 | 瑞昌國際木材物流中心 | 設九江進境木材加工貿易產業園 |
6 | 共青城公路物流中心 | 國控昌盛物流港項目 |
第五章 重點工程領域
根據物流市場業務主要來源和產業布局,構建“一核兩帶五平臺”的現代供應鏈物流服務體系。其中,“一核”是以中心城區為全市物流業發展核心區;“兩帶”即沿長江物流發展帶和沿昌九物流發展帶;“五平臺”即物流樞紐與航運中心服務平臺、工業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商貿物流服務平臺、口岸與國際物流服務平臺、大宗農產品與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第十七條 打造培育區域物流樞紐
重點打造培育九江港口型物流樞紐、九江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以3個區域物流樞紐為平臺,整合提升分散的存量物流資源,科學規劃增量物流資源,加強物流設施間的協同銜接、互聯互通,實現“干支倉配”一體化發展,實現物流業降本增效,引領區域經濟產業重新布局。
在城西港后方產業園區附近布局九江港口型物流樞紐,在城東商貿業集聚區重點培育九江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在彭澤紅光港口及后方產業園區附近重點培育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
緊抓國家物流樞紐布局調整的機遇,適時爭取增加國家物流樞紐在九江市布局的數量,充分發揮物流樞紐對于物流要素的集聚作用,形成物流業務增量,集聚并支撐區域及全省全市增量產業布局。近期重點完成九江市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和申報。
第十八條 九江港口型物流樞紐
1.戰略定位。
充分發揮水鐵聯運優勢,立足全省、服務長江中上游區域、對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周邊陸港型(鐵路)物流樞紐、輻射長江經濟帶,成為全省增量產業布局的戰略支點。
2.規模和位置。
總用地6632畝,位于九江市城區西部長江岸線后方陸域,分
為五個片區:A區為城西港區綜合物流園區,用地約2357畝;B區為九江航運服務中心,用地約150畝;C區為九江綜合保稅區,用地約2735畝;D區為九江智慧供應鏈物流中心,用地約500畝;E區為九江國際物流園區,用地約890畝。
圖5-1九江港口型物流樞紐位置示意圖
3.主要功能區。
A區為城西港區綜合物流園區,規劃設置九江城西港作業區、九江物流樞紐產業園、件散貨作業區等功能區,加快建設港口鐵路專用線,并爭取延伸至九江綜合保稅區、赤湖工業園。九江城西港作業區,主要建設城西港區上港集裝箱碼頭、滾裝船碼頭、物流園區、九江長江航運服務中心大樓、通港大道以及已獲報批待建的疏港鐵路線,主要發展集裝箱運輸、滾裝運輸、倉儲配送物流、保稅物流、物流信息服務等。九江物流樞紐產業園,主要建設碼頭服務區和智慧物流服務區,含大宗物資供應鏈供應平臺、集裝箱供應鏈供應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零擔專線、城際快運、城鄉共同配送交易平臺和物流信息化交易平臺。城西件散貨作業區,以鐵路貨站為依托,重點發展公鐵聯運、大宗散貨物流、倉儲配送,以及處理工業原材料等大宗件散貨業務。
B區為九江航運服務中心,著力打造綜合交通運輸中心、多式聯運中心、現代航運服務中心、對外開放平臺和產業集聚平臺(“三中心兩平臺”)。充分發揮腹地經濟與航運產業的聯動,注重與其他航運中心的互補和錯位發展,發揮區域航運中心的輻射與對接作用,讓航運經濟成為九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讓九江航運物流通道成為江西經濟發展的對外窗口;重點發揮九江航運服務中心的孵化器功能,形成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等航運相關經濟體,擴大航運服務體量;依托長江、贛江、信江、鄱陽湖等內河航運資源,以九江港為核心,把握當地經濟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以及當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接自由貿易港區建設,形成貿易自由、經濟發達、金融開放及航運便利“四位一體”的市級建設區域航運中心示范。
C區為九江綜合保稅區,主要發展倉儲物流、國際中轉、分銷配送、國際采購、金融商貿、商品展示、保稅加工、研發制造、檢測維修、口岸作業等業務,未來可結合昌北國際機場進行空港聯運,利用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優勢,發展保稅多式聯運??诎蹲鳂I區:主要包括報關報檢、裝拆箱、停泊查驗、貨物裝卸、進口清關等業務,近期積極申報爭取進境水果指定口岸資質和進境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帶動生鮮產業發展。保稅物流區:主要包括倉儲、中轉、分撥、配送等物流功能,以及商品展示等功能。保稅加工區:主要包括研發、檢測和售后服務、維修、加工、貿易等功能。綜合服務區:主要包括管理辦公、商務等功能,設置綜合保稅區管理部門、海關、檢驗檢疫等管理機構,建設商務中心功能性總部、金融、保險、外匯、代理、會計師事務所等辦公大樓,以及各種配套服務功能設施。
D區為九江智慧供應鏈物流中心,主要功能區規劃設置城市綜合物流中心、智慧供應鏈金融中心、跨境電子商務中心、大零售商品采購供應中心、多式聯運物流中心,打造成為功能齊全、具備集聚輻射效應的智慧供應鏈現代產業園區。
E區為九江國際物流園區,主要有糧食口岸物流中心、整車口岸物流中心、國際制造產業物流中心。
糧食口岸物流中心:對進口量較大的糧食產品,提供國際貿易、區域分撥、交易集散、運輸中轉等相關服務,建設具備拆箱、倉儲、分裝灌包、過磅裝車、摻配、包裝、貼標簽等功能的大型臨港公共糧食物流中心。學習落實自由貿易區改革試點先進經驗,提高進出口糧食產品在海關AEO互認安排的國家地區間通關效率;實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保稅糧食流轉監管模式,提高進口糧食市場流通效率。
整車進口口岸物流中心:積極爭取整車進口指定口岸資質,建設九江進口汽車展覽、交易、維修、后服務產業園;建設省內及皖、鄂、贛地區進口交易與后服務中心。
國際制造產業物流中心:依托綜合保稅區的國際貿易便利化功能,學習借鑒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以江西特色優勢產業要素為基礎,承接高端制造業,國際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延伸產業鏈,形成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電子電器、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國際資源配置中心。
第十九條 九江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
1.戰略定位。
依托城區東部歷史以來形成的區域商貿影響力,充分發揮港口碼頭、鐵路專用線,以及口岸資源的作用,開展區域分撥與配送、電商物流、大宗農產品、冷鏈物流等,打造長江中游區域商貿物流樞紐。
??2.規模和位置。
??總用地約2785畝,分三個片區,其中A區即九江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占地約660畝,位于九江市潯陽區濱江東路以南;B區即九江城東城鄉配送物流中心占地約725畝,位于九江市潯陽區;C區九江區域分撥物流園區占地約1400畝,東至疏港大道、西至芳蘭大道、北至長江。
圖5-2九江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位置示意圖
3.主要功能區。
A區即九江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重點提升新雪域物流園二期冷庫項目,打造肉類食品冷鏈產業園,促進冷鏈物流集聚發展,發展肉類產品深加工,擴大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輻射區域范圍,建設集解凍、分割、冷藏、配送為一體的大型冷庫,組建冷鏈配送車隊,全面開展冷鏈倉儲、冷凍冷藏食品交易、冷鏈城鄉共配、冷鏈物流金融等服務,打造“規?;?、“信息化”、“一站式”的新型冷鏈物流服務產業園區。
B區即九江城東城鄉配送物流中心,提升續建九江長東倉儲物流中心,完善商貿物流配送體系,提升商貿物流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綠色化水平。新建城鄉配送物流中心,重點打造九江市城市快消品共同配送體系,推動快消品物流配送資源整合,引導企業自有物流配送向社會化物流配送轉變。
C區即九江城東區域分撥物流園區,主要功能:為糧食、大豆等大宗農產品提供鐵水聯運、區域分撥、干線運輸、商品交易、倉儲輪換、運輸配送、流通加工、價格中心、及物流信息咨詢等一體化服務,實現贛北地區大中企業的大宗農產品國際貿易、中轉集散,并承接國際、國內貨運代理及運輸信息服務等。
打造集電子商務、城市配送、網購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城市供應鏈運營服務平臺,推進城市供應鏈、產業供應鏈體系建設,通過智慧云倉,為電子商務企業和傳統零售企業進入電商領域提供全國性的倉儲管理和物流配送體系,提供基于全網營銷的電子商務IT系統集成服務。
第二十條 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
1.戰略定位。
加快配套鐵路專用線建設,依托公鐵水運一體化綜合交通條件,吸引生產企業集聚,為九江建設國家級主樞紐港提供產業支撐和貨物來源,打造全省“五河一湖”貨物轉駁航運的集散地,與九江上港碼頭共同支撐長江中游重要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2.規模和位置。
總用地面積約1500畝,位于九江市彭澤縣彭湖灣工業園。
3.主要功能。
園內設有集裝箱功能區、非外貿貨物倉儲及物流配送區、保
稅倉儲區和綜合服務區,主要為彭湖灣工業園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產業發展服務,托彭澤港區構建集約高效的現代化集疏運和多式聯運體系,為江西全省內外貿集裝箱、干散貨等貨物運輸提供水水聯運、公水聯運和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服務,以及流通加工、倉儲配送、分撥集散和中轉運輸等服務。
圖5-3彭澤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位置示意圖
第二十一條 構建骨干物流節點體系
規劃布局九江獅子智慧公路物流園區、王家堡臨港工業物流園區、瑞昌臨港綜合物流園區、瑞昌林安國際商貿物流園區等物流園區,以及九江城西綜合物流中心、九江郵政集疏物流中心、九江城南工業物流中心、九江空港物流中心等物流中心,以9個物流園區、16個物流中心為主要載體,構建全市骨干物流節點體系,對全市經濟產業發展起支撐保障作用。
第二十二條 重點物流園區布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760畝,位于九江市柴桑區獅子組團,通江大道兩側。
主要功能:以公路、高鐵為主要運輸方式,打造區域公路物流樞紐。運用信息化手段把分散在城市各處的貨倉連接和協同起來,形成分布式倉儲網絡,同時與國內其他物流公路港的互聯互通,實現城際干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的有機銜接,形成集約高效的城市貨運配送組織鏈條,提升流通效率。為區域城市群提供 “物流、信息、金融”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
建設信息交易中心、電商物流、快遞分揀中心、倉儲中心、零擔快運、城市分撥中心、員工之家、汽修汽配等主要功能設施。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優先考慮拓展物流用地。
王家堡臨港工業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990畝,位于九江市城西港區三期,東至規劃跨江大橋,西至湖港大道,港城大道兩側。
主要功能:服務于赤湖作業區件雜、散雜等貨物集疏運和赤湖、城西港區工業區物資集散的工業物流園區。打造輕工制造、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精細化工、高新科技產業五大產業的相關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的倉儲、運輸、分揀、配送、物流信息、多式聯運等服務功能。同時提供交易、金融、保險、工商、稅收、設施檢修、停車等配套服務。
瑞昌臨港綜合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750畝,位于九江市瑞昌市碼頭工業城長江大道以南,江洲東路以北。
主要功能:服務于瑞昌港區集疏運需求和周邊產業發展需求,主要建設集疏運配套服務設施,滿足多用途泊位和通用泊位物流服務需求,同時申報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服務瑞昌各碼頭泊位,形成水鐵公聯運體系。
瑞昌林安國際商貿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810畝,位于九江市瑞昌市創業路以東,世紀大道兩側。
主要功能:主要建設家居建材、小商品、服裝鞋包、五金機電、電動摩托車、農資農具、農副產品、汽配摩配等八大商貿中心,并配備物流貨運市場、倉儲配送中心、倉儲冷鏈中心、公交總站、商業服務中心、商務辦公大樓、商務酒店、總部基地等九大配套服務中心。
瑞昌白楊貨運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000畝,位于九江市瑞昌市白楊鎮。
主要功能:服務于瑞昌工業園區工業供應鏈物流需求,依托裝備制造,綠色建材、木業家居、現代輕紡、電子電器產業等物流需求,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標準化倉庫、大型堆場、配送平臺等功能區,為周邊大型產業的原輔料和產品提供優質高效的倉儲及配送服務。推動重點木業企業、重點水泥企業物流服務外包,建立標準化物流配送體系,構建中部地區大宗物資物流集散分撥中心。
彭澤彭郎磯工業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600畝,位于九江市彭澤縣彭郎磯作業區疏港公路以西,沿江路以南。
主要功能:主要服務于彭澤縣及彭郎磯工業園區,主要為港口、臨港工業、城市產業和商貿物流等,提供多式聯運、分撥配送、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交易等一站式綜合物流服務。
­永修湖東商貿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2000畝,位于九江市(贛江新區)永修縣昌九大道以西,迎賓大道以北。
主要功能:永修湖東商貿物流園區利用316、105國道公路樞紐的優勢,以供應鏈物流為契機,建設商貿服務型綜合物流園區,主要功能布局包括以速遞為主的快遞配送中心、以福泰通達物流園為平臺的工業產品配送中心、以省糧油儲備中心為平臺的糧油配送中心、以農產品物流城為平臺的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項目。
同時以現有星火電子商務產業園、壘旺六合城電子商務基地為平臺,匯集小微企業、建設孵化基地、搭建商務平臺、打造產業品牌,建成聚辦公、培訓、信息服務、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省級電子商務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快遞服務與結算中心。
積極主動和昌北機場進行合作,形成航空鐵路聯運的常態化機制,支撐永修發展成為贛江新區重要物流節點。
永修恒豐綜合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975畝,位于九江市(贛江新區)永修縣青豐大道以北。
主要功能:永修恒豐綜合物流園區依托有機硅重點產業,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并推動與大型企業形成戰略聯盟,推動星火有機硅等企業逐步剝離物流業務,提高產業物流專業化水平,與工業物流園進行合作,利用永修縣的區位優勢,為物流園做大做強提供保障。
湖口工業物流園區。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000畝,位于湖口縣工業園內。
主要功能:湖口工業物流園區定位為集倉儲服務、貨物加工、物流配送、商品交易、綜合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工業物流園,為湖口及周邊地區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
依托鋼鐵、纖維素纖維、新材料、裝備式建材等重點產業,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并推動與大型企業形成戰略聯盟。推動方大九鋼、天賜循環產業園、賽得利(九江)纖維素纖維、遠大裝配式建筑等企業逐步剝離物流業務,與園區進行合作,為物流園做大做強提供保障。
加強與彭澤港紅光作業區、彭浪磯作業區和湖口沿江沿湖碼頭的合作,形成公水聯運的常態化機制,推動湖口工業物流園成為鄱陽湖經濟帶和沿江地區的重要物流節點。
第二十三條 主要物流中心布局
九江城西綜合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510畝,位于九江市城西港區,東至新開河,西至長江二橋,南至港城大道,北至長江。
主要功能:依托中心城區電子電器、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發展,發展專業產業物流;依托城鄉居民生活消費需求,圍繞“提升城市消費,促進消費升級”、“擴大鄉村消費”和“發展服務消費,優化服務供給”等目標,發展城鄉高效綠色配送物流。整合提升九鼎物流碼頭泊位、貨物倉庫、散貨堆場、專用線等物流資源,打造現代化綜合物流中心。
九江郵政集疏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50畝,位于九江市城西港區九瑞大道以北。
主要功能: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客服中心生產主樓(A區)、客服中心生產主樓(B區)、客服中心輔助生產樓、普通地庫、人防地庫等。
九江城南工業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50畝,位于九江市綜合工業園區九園路以西。
主要功能:建設集倉儲、配送、加工和綜合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型工業物流園,集聚物流公司、從業人員、貨運車輛、道路設施、產品信息等各類資源,發揮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著力形成工業物流網絡。推動工業企業逐步剝離自有物流業務,降低工業品原輔料和產品的物流成本。
九江城南城鄉配送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300畝,位于九江市經開區綜合工業園區內。
主要功能:以實體商場、超市、網點的配送資源為基礎,建設以快消品為主的物流中心,開展共同配送,通過采用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構造現代化的管理平臺,改進配送調度、進行動態庫存管理、實現在線交易處理,并延伸到商品管理、銷售分析、成本核算等業務中,真正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起。通過整體規劃實現超市采購、庫存、財務、銷售、客戶關系、人力資源、質量管理等各個關鍵環節之間的關系,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九江科技城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50畝,位于九江市科技城桑家老屋以南。
主要功能:圍繞科技城及周邊企業的物流需求,打造智慧物流公共服務示范中心,建設數字化公共智能倉,構建共享機器人云服務平臺,采用AI機器人、自動化堆垛堆碼設備和輸送分揀設備,以及人機交互設備等,提供基于MES+WMS+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物流裝備的供應鏈物流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推動智慧物流與智能制造融合發展,增強高新科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瑞昌國際木材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250畝,位于九江市瑞昌碼頭工業城內。
主要功能:建設九江進境木材加工貿易產業園,產業園內規劃引入鐵路專用線,實現進境木材水路運輸與鐵路運輸的自由切換;建設臨港木材倉儲加工區和保稅區,實現進境木材進口與分撥、出運的無縫銜接;培育中部地區大型木材交易市場。
九江空港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300畝,位于九江機場附近。
主要功能:大力培育冷鏈物流、高端農產品加工、電子元器件、精密儀器、生物醫藥等臨空產業,配套口岸功能,積極拓展空鐵聯運、干支銜接、包機直航等業務,為航空快運商品提供集散轉運、倉儲配送、流通加工、分揀、運輸、物流信息等服務,主要輻射九江市與周邊地區。結合大南昌都市圈,發揮九江物流優勢,九江機場側重于貨運,與南昌機場實現錯位發展。
彭澤磯山工業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95畝,位于九江市彭澤縣磯山工業園內。
主要功能:服務磯山工業園及周邊產業,依托園區印染、農藥、醫藥、染料中間體及終端產品等精細化工產業,為原輔料和產品等提供高效便捷的運輸與倉儲配送服務。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200畝,位于九江市彭澤縣磯山工業園內。
主要功能:以液化天然氣為主要貨類,采用罐式集裝箱,重點打造化工品海江鐵多式聯運試點示范項目,依托倉儲配送功能,引入液化天然氣國際貿易業務,通過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緩解大宗原料價格波動,滿足區域內天然氣等化工品工業和消費需求,
保障能源和原料供應,重點加強安全管理和應急措施。
彭澤冷鏈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150畝,位于九江市彭澤縣太泊湖農業園區內。
主要功能:服務于太泊湖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萬畝蝦蟹養殖基地,積極延伸農業產業鏈,做大做強做響彭澤農業品牌,加快冷鏈物流發展,提升農產品價值鏈,支撐蝦蟹等優勢農產品產業鏈創新。
共青城國控昌盛物流港。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510畝,位于九江市共青城市。
主要功能:主要建設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加油加氣站、配套服務中心、電子商務中心、智能化停車場、倉儲配送中心,汽修汽配服務中心、多式聯運中心、分撥轉運中心、貨運班車總站、司機之家及露天堆場等功能中心。
共青德安工業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200畝,位于九江市德安縣。
主要功能:依托德安工業集中區和共青城經濟開發區現有產業基礎,建設集倉儲、配送、加工、電商交易等綜合服務為一體的節點型工業物流園,降低工業企業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綜合服務水平。強化物流倉儲和供應鏈服務,使用現代物流技術,實現采購、生產、倉儲、運輸、銷售一體化運作,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都昌工業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340畝,位于九江市都昌縣芙蓉
山工業園內。
主要功能:建設集大型停車場、綜合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大型貨物倉儲發送中心、博覽展示平臺等配套設施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中心,提供運輸、倉儲、裝卸、分栓、包裝、配送、信息等系列物流功能,服務于精密制造、新型建材、生物醫藥、現代輕紡等產業發展。
都昌商貿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用地面積約170畝,位于九江市都昌縣都蔡公路以南。
主要功能:以市場信息為基礎、以產品配送為主業、以現代倉儲為配套、以多式聯運為手段、以商品交易為依托,形成五位一體的專業物流體系。為都昌商貿企業提供產品展示、信息交流、物流運輸、貨物倉儲、集中停車、配套服務等。
武寧工業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200畝,位于九江市武寧縣工業園區內。
主要功能:為武寧縣實體商超與電子商務企業、武寧農特產品商貿物流企業,提供城鄉配送功能,為工業園區企業提供貨物倉儲、貨物配送、貨物中轉、貨物運輸等綜合物流服務功能。
修水工業物流中心。
規模和位置:總用地面積約200畝,位于九江市修水縣。
主要功能:為商貿企業提供城鄉配送功能,為有色冶金及配套產業、繭絲綢服裝相關產業、竹木和食品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及精細化工產業,提供貨物倉儲、貨物配發、貨物中轉、貨物輸送等綜合物流服務功能。
第二十四條 建全縣鄉村三級配送網絡
1.三級網點布局思路。
按照“縣區集散存儲、鄉鎮分撥中轉、村級上門配送”原則,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支撐,以村組為網點,以電子商務為手段,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雙向流通、安全高效、成本合理的縣鄉村三級城鄉配送網絡。
縣級配送網點,每10億配送額配建約1萬平方米實體商貿配送倉庫、每萬件/天電商快遞量配建約500平方米電商快遞倉庫。鄉鎮級配送網點,每2萬人設約500平方米商超與電商共用配送倉庫。村組每個至少設1個末端配送點約20平方米。
縣鄉村三級城鄉配送網點選址與建設指引
名稱 | 縣級網點 | 鄉鎮網點 | 農村網點 |
功能 定位 | 縣域與外部區域之間物流交換的樞紐節點;縣域范圍內物資集聚和物流組織的中心。 | 縣域內物流組織與管理,支撐鄉村物流中轉倉儲和分撥配送。 | 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信息及時采集發布。 |
選址 原則 | 符合城鎮總體規劃;交通便利,與綜合運輸網合理銜接;靠近較大貨源集散點;利用改造現有各類站場資源,并留有發展余地;具備良好給排水、電力、道路、通訊等條件。 | 利用現有客貨運站場、基層交管站,將客運、物流、郵政、電商等“多站合一”;交通便利、人口和商業活動集中地,便于物流作業。 | 農家店(超市)、農村綜合服務社、村郵站、農村電商服務點、農產品購銷代辦站等;合伙人在當地影響力,掌握電腦及網絡基本技能。 |
服務 功能 | 運輸組織;信息交易;倉儲;物流增值服務;電商快遞服務,為電商企業提供公共服務和快遞包裹分揀、配送;配套停車、餐飲、住宿、車輛檢測、維修、保養、清洗等。 | 快遞包裹收寄;信息收集和發布;電商產品展示、代銷代購;農產品收儲、代購;便民服務,繳費、票務、乘車服務等。 | 快遞包裹收寄;信息收集和發布;農資、農產品、電商產品代銷代購;繳費、票務、乘車、社保等便民服務。 |
主要 設施 | 辦公管理用房、辦公設備;物流設施包括庫房、貨棚、堆場、停車場、裝卸作業區以及專用設備;信息服務中心包括信息交換、通信、電子顯示、監控設備,條碼掃描器、電腦和顯示設備、無線WIFI路由器、移動信息終端;配套設施設備。 | 辦公設施設備;物流設施包括堆場、倉庫、停車場、貨架、周轉箱、配送車輛、稱重設備等;信息化設施設備包括條碼掃描器、電腦或顯示設備、無線WIFI路由器、移動信息終端。 | 辦公設施設備;物流設施包括貨物堆存場地、貨架、周轉箱、稱重設備等,信息化設施設備,條碼掃描器,電腦或顯示設備、無線WIFI路由器、移動信息終端。 |
規模 建議 | 實體商超每10億配送額,配建約1萬平方米配送倉庫;電商快遞每萬件/天配建約500平方米倉庫。 | 每2萬人設約500平方米共同配送倉庫。 | 每個村至少設1個末端配送點約20平方米。 |
2.縣級配送中心布局。
根據縣域配送額、電商快遞規模,按照市場化原則,布局建設縣級配送中心,主要有永修馬口供應鏈配送中心、德安陸路物流港、彭澤商貿配送中心、共青城商貿配送中心、德安商貿配送中心、湖口商貿配送中心、修水商貿配送中心、廬山商貿配送中心、武寧商貿配送中心、共青城郵政速遞配送中心。
3.網點融合建設模式。
網點建設提倡利用公路、交通、郵政、供銷、商務、鹽業、快遞、電子商務等現有基礎設施,“一點多能、多網融合”,形成縣鄉村三級城鄉配送的主骨架。
引導企業通過網點直補、派費及中轉費補助等多種方式,在鄉鎮一級設置經營網點。支持整合縣域主要快遞物流資源,對搭建覆蓋全縣域所有鄉鎮及主要行政村快遞物流網絡的企業,提供政策支持。
創新農村電商快遞的服務模式,促進快遞下鄉與農村電商協同發展,支持快遞企業和農村合作社等機構合作,設立村級便民收寄點,提供包裝、倉儲和標準化、定制化的運輸服務。
4.末端網點覆蓋目標。
城區街道、組團、社區每3000人設至少1個20平方米末端配送點或終端智能柜。鄉村重點解決“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雙向物流。鼓勵物流配送龍頭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網絡,提高農村物流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實現城區配送網點95%以上覆蓋、村級配送網點覆蓋率80%以上。到2035年以前實現城鄉物流服務一體化、均等化和全覆蓋。
第二十五條 暢通全域綜合物流通道
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加快“南向北延西進東擴”,加強區域物流合作和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澳舷颉?,即沿昌九產業帶與南昌相向發展,優勢互補;“北延”,即加強與長江北岸(湖北黃梅、安徽宿松)的資源共享,延伸發展腹地;“西進”,即做好武漢、重慶等地區貨物中轉、集散服務;“東擴”,即加密物流線路、直航班次,擴大東部沿海及出口物流總額。
1.公路通道建設重點。
規劃構建“五橫七縱”的城市貨運主通道?!拔鍣M”即港城大道、九瑞快速路、G531、濱江東路以及九湖路;“七縱”即赤瑞路、昌九大道二期、通江大道、U型快速路、琴湖大道、芳蘭大道。城市貨運通道與高速公路出入口有效銜接,形成區域貨運通道。
跨江物流通道。規劃形成長江一橋、長江二橋、安九客專鐵路
橋、瑞碼快速跨江通道、赤瑞快速跨江通道、彭澤(經棉船鎮)—望江跨江通道等6處跨江通道,預留九江—宿松公鐵兩用橋、繞城高速—小池跨江通道(經江洲鎮)、長江大道-小池跨江隧道,滿足公路跨江物流需要。
2.水運通道建設重點。
實施長江干支線航道等級提升工程,圍繞打造千年贛鄱黃金水道,打通鄱陽湖主要支流連通長江的出海通道,加快推進長江中游6米深水航道等項目建設。
開行外貿國際直航。政策引導國際直航散貨輪至一月一班,近期新增兩條九江至近洋地區國際直航集裝箱班輪航線,打造九江口岸精品航線。實現九江港至洋山港“天天班”,九江港至長江中下游沿線班輪逐步拓展對接中歐班列的九江港至重慶、四川等港口班輪。加強與上港合作,謀求與寧波舟山港合作,大力推進“贛滬通”,適時推進“贛浙通”,做大做強上港九江港務有限公司,推動集裝箱業務發展;加快推動散雜貨業務江海直達,集聚區域煤炭、礦石、鋼材等大宗貨物在紅光綜合樞紐港進出口。
完善港口基礎設施,推進港口集疏運能力建設,形成以港口為核心的無縫銜接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彭澤港區紅光作業區綜合樞紐碼頭一期工程,啟動上港多用途碼頭建設。推進疏港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昌九大道二期建設,以及瑞昌下巢湖作業區—G351國道、紅光—定山、磯山作業區、彭浪磯作業區、銀砂灣作業區—彭湖高速大垅出口、屏峰作業區—三里、都昌城區作業區、環山公路-神靈湖作業區疏港公路建設。加快疏港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城西港區、瑞昌港區、彭湖港區(紅光)、彭澤彭浪磯等4條鐵路專用線建設。
3.鐵路通道建設重點。
高速鐵路規劃池九城際,與武九客專形成連接武漢、長三角的東西快速通道;規劃安九客專、京九客專,形成南北向國家快速通道。完善環鄱陽湖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絡。預留九江—都昌—鄱陽城際鐵路,加強鄱陽湖兩岸城鎮聯系,規劃咸寧—修水—南昌城際鐵路,提升修水與區域的快速連接。普通鐵路規劃形成“放射”型的普通鐵路網絡。規劃新建常岳九鐵路、咸宜井鐵路、九江—長沙鐵路,改造升級銅九鐵路、合九鐵路,與京九鐵路、九景衢鐵路、武九鐵路形成多向聯系的放射格局。
利用安九鐵路橋(貨運通道)、九江—宿松公鐵兩用橋,與既有的京九鐵路、武九鐵路、銅九鐵路共同構成九江貨運鐵路環線。加快區域內鐵路站點貨運中心的建設,結合《九江港總體規劃》港口布局,重點發展碼頭站、赤湖站、城西港站、琵琶湖站、湖口站、彭澤站等鐵路貨運站,支撐服務區域貨物需求,形成水鐵一體的區域物流組織。近期保留九江南貨運站城市貨運功能。瑞昌站、湖口站、彭澤站、武寧站、修水站、德安站、共青城站、永修站服務各自周邊地區的貨物運輸。提升定山站、九里壟站、九江西編組站的作業效率,打造市域鐵路貨運組織中心。加快區域內鐵路站點貨運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增加貨運列車班次并縮短
貨運周期。
4.航空通道建設重點。
根據國際貿易和產業發展市場需求,加強九江機場與南昌昌北機場等干線機場和樞紐機場銜接,拓展國際貨運包機直航。大力發展臨空產業支撐空港物流發展,以空港物流助力國際國內市場開拓。做大特色商品運輸服務和航空速遞物流,規劃建設配套的倉儲物流設施,引導區域內航空運輸的鮮活農產品在九江落地、交易、中轉、分撥。
5.管道建設重點。
九江市現有油氣管道包括儀長原油管道黃梅至九江支線約12公里,為九江石化進一步擴大原油生產加工能力奠定了基礎;起于九江油庫的九昌樟成品油管線九昌樟成品油管線約110公里,每年可向省內輸送成品油350萬噸;九江管道天然氣川氣東送江西專線約8公里、江西省天然氣管網約220公里、西氣東輸二線約110公里,形成了較發達的管道運輸網絡。
江西成品油管道二期作為九江煉油基地8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改擴建的配套項目,是完善九江煉油廠資源出口的重要渠道,與九昌樟成品油管道共同形成以九江石化資源為源頭的成品油管道運輸網絡體系,將有效地保障江西省東部、中部和南部地區成品油消費市場的穩定供應。
九江市主要物流通道規劃表
公路貨運通道 | ||
港城大道(九瑞快速路)-通江大道(九江快速路)—獅子高速樞紐-杭瑞高速—福銀高速-全國高速路網 | ||
港城大道(九瑞快速路)-赤瑞路-昌九大道二期-G531-獅子高速樞紐-杭瑞高速—福銀高速-全國高速路網 | ||
濱江東路(G531)-芳蘭大道(琴湖大道)-九湖路--新港高速樞紐-杭瑞高速-—福銀高速-全國高速路網 | ||
水運貨運通道 | ||
九江港—長江-洋山港、舟山港-海上絲綢之路 | ||
九江港—長江-日本、韓國等近洋地區 | ||
九江港—長江-重慶、四川港口 | ||
航空物流通道 | ||
公路與昌北機場銜接,九江機場與干線和樞紐機場銜接,根本在于臨空產業支撐。 | ||
管道物流通道 | ||
石油:儀征-儀長原油管道-九江石化-九昌樟成品油管道-南昌、樟樹 | ||
天然氣:四川-川氣東送管網-九江 | ||
鐵路貨運通道/鐵路專用線、高鐵貨運 | ||
貨運站 | 線路 | 城市 |
九江南、楊家嶺、瑞昌、馬回嶺、瑞昌、德安、小池口、永修 | 京九線-全國鐵路網 | 北京、濟南、沈陽、鄭州、南京、成都、南昌、哈爾濱、青島、太原 |
琵琶湖、湖口 | 銅九線-全國鐵路網 | 上海、南昌、濟南、廣州、鄭州、北京、西安、烏魯木齊、蘭州 |
九江北站、七里湖 | 沙潯線-南昌局管轄路網 | 南昌、成都、鄭州、濟南 |
白楊畈站 | 武九線-全國鐵路網 | 烏魯木齊 |
第二十六條 完善口岸節點發展國際物流
進一步完善建設口岸服務物流節點。加快九江綜合保稅區、上港集裝箱碼頭建設,提升國際物流產業支撐和服務能力;支持做大九江進境糧食口岸,積極助推九江港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進口糧食樞紐港;九江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已通過驗收,將成為省內首個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加快申報水果、整車等進口商品指定監管場地。
提高口岸服務質量與效率。開展港口信息化平臺和網絡建設,推動“互聯網+航運”發展,完善九江電子口岸平臺,實現口岸、海關、海事、邊檢、港口等部門數據集中交換及共享,為航運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整合鐵路、公路和水路口岸資源,建立口岸一體化、集約化工作平臺,為港口提供高效的口岸管理服務支持,提高口岸服務的綜合競爭力。
充分發揮保稅物流作用。推進綜合保稅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提升保稅物流對產業的集聚與服務輻射能力。通過拓展港口輻射范圍等多種渠道增加港口貨源渠道。依托國家與區域綜合運輸網絡,加強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向區域腹地拓展需求資源,結合綜合保稅區功能積極向周邊城市拓展業務。
第二十七條 大力發展農產品與冷鏈物流
支持農業主產區建設規模適度的倉儲配送中心,逐步淘汰落后倉儲設施。大力培育宣傳“鄱陽湖”集體品牌,提高漁業產品的品牌價值。圍繞蝦、蟹、魚、珍珠等水產品大型養殖基地,如凱瑞生態農業(蟹)、都昌縣鄱湖珍珠交易市場等,建設產地型商貿物流集散中心,以高效便捷物流服務提升水產品銷售空間和利潤空間。
依托肉類大型養殖與加工企業,如博萊集團等,繼續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條,開展中央廚房、凈菜加工、調制肉加工等流通加工業務,豐富市場供應,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利潤空間。
大力發展全市冷鏈物流項目,鼓勵接入全省城鄉冷鏈物流骨干網。支持農產品交易市場如新雪域農產品市場、琵琶湖農產品市場、開發區鄱陽湖水產批發市場(規劃中)等做大做強,將冷鏈倉庫和冷鏈運輸專業化、社會化、規?;l展,同時幫助商戶利用基于新媒體的網絡銷售平臺,擴大交易市場的銷售范圍,增強對商戶的吸引力。在國內外目標銷區利用海外云倉與配送資源,支撐國內農產品外銷。
大力培育農產品“三品一標”,加強行業標桿企業培育,如武寧“仙姑寨”牧業(肉牛)、江西衛民蜜蜂園公司、江西金鳳凰(蛋雞)、瑞昌市溢香禽類專業合作社(蛋鴨)等,提高農產品品質。建立基于供應鏈的重要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構建農產品、食品、農業生產資料等物資供應鏈追溯服務體系。推廣產地預冷、先進冷藏保鮮、冷鏈運輸、全程溫控、多溫層配送等相關技術,確保農產品冷鏈物流不斷鏈。
發展洞庫冷鏈物流設施,利用九江山地丘陵較多的地貌特征和區位優勢,在昌九走廊沿線區域,且滿足地質、環保、安全等要求下,引進洞庫冷鏈物流設施項目,平戰結合,高效利用、節省能源消耗。
第六章 主要任務方向
第二十八條 提升市場主體服務能力
1.促進物流與產業融合發展。
依托石油化工、現代紡織、電子電器、新材料、新能源千億產業集群,推進產業物流向社會化、服務化轉型,在每個主導產業培育或引入形成1-2家專業物流龍頭企業。鼓勵專業物流企業深度介入各相關產業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產業鏈服務,開展銷售、生產、采購及逆向物流預測預警,更好發揮物流業的支撐服務和先導帶動作用。
2.促進物流專業化社會化。
在大型商貿批發市場、加工制造產業集聚區內部或附近配套建設物流設施,加強城市配送、公路物流、區域分撥、冷鏈物流、鐵路專用線、綠色貨運、國際標準倉庫、?;肺锪髟O施等設施短板建設。
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鼓勵生產與商貿企業專注核心業務,剝離外包倉儲物流、物料配送、干線運輸等非核心業務,促進企業內部物流需求社會化。鼓勵大型生產企業外包物流業務。選擇3-5家企業開展試點,支持企業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
3.強化供應鏈創新與應用。
推動建立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鼓勵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拓展質量管理、追溯服務、金融服務、研發設計等功能,提供采購執行、物流服務、分銷執行、融資結算、商檢報關等一體化服務,建設與制造業企業高效協同的供應鏈管理平臺,為制造業提供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等集成服務。加強數字供應鏈、智能供應鏈研究,提升供應鏈的數字化、可視化和智能化水平。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第二十九條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協同
1.強化鐵路與港口多式聯運。
建設九江多式聯運中心,建設水運為紐帶的江海聯運、江河聯運、水鐵聯運、水公聯運的數據中心和云服務平臺。聯結九江與上海港的公水聯運集裝箱貨物通道,九江與贛西、贛中地區的鐵水聯運物流通道,九江與贛西地區的公路運輸通道,力爭打造西南地區至上海地區重要樞紐。
培育引入多式聯運主體。實現九江至上海、重慶“天天班輪”的常態運行,加強與中歐班列的對接和開通,增強港口與鐵路運輸優勢和多式聯運。鼓勵智慧物流平臺、多式聯運企業、合同物流企業、綜合物流企業、國際物流企業等多式聯運主體的發展。重點引進培育國際化、網絡化多式聯運主體,提升九江市多式聯運發展水平。
2.強化樞紐和物流節點協同。
加強區域物流樞紐協同,發揮社會物流網絡整體效能。加強九江港與上海物流樞紐水路運輸業務協同,與重慶港集裝箱業務協同,與上海重慶兩地汽車滾裝運輸業務協同,與南昌港水水中轉業務協同,與南昌空港保稅貿易業務協同。
以資產為紐帶,以產業為支撐,強化九江港不同港區物流節
點之間功能協調,合理分工,共同做大做強。合理劃定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功能和服務范圍,并發揮行業組織如行業聯盟、行業協會、企業商會等的作用,避免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
優化鐵路站場功能布局。通過整合既有鐵路貨站資源,加強跨區域運輸,適應新形勢下區域內運輸需求。加快發展以集裝箱為核心的鐵路運輸組織方式,強化與水運、公路等運輸方式的的無縫銜接,提供全程綜合服務,提高物流效率,集約利用資源,構建與物流各環節高效對接,與信息、金融、通關等深度融合的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打造大能力、高效率、重配套、多方式的現代化綜合鐵路貨運樞紐。
合理定位公路物流節點功能。依托便捷的貨運交通路網,按照物流系統建設的要求和各類相關規劃,確定各個公路物流園區的定位與功能劃分,形成空間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的設施集群,構建公路物流服務體系。實現公路運輸和城市的協調發展。
第三十條 實施智慧物流發展戰略
加快航運服務中心建設。建設集航運資訊、航運交易、航運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九江航運交易所,構建長江中游地區航運交易市場。推進九江航運交易綜合信息(物流)服務平臺逐步實現與上海、重慶、武漢等航運中心信息互聯互通,為航運企業、港口企業、代理企業、物流公司提供航運交易和信息服務。依托九江航運中心,打造船舶注冊運營管理平臺,促進金融市場在船只購買、船舶運營等方面支持航運服務業發展,針對船運市場開發更多金融產品和保險業務;出臺支持政策,加大九江市船籍注冊管理工作力度;引進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咨詢等高端航運服務業,拓展航運產業鏈資源。大力引進船舶運力,吸引外地航運企業來我市注冊。
鼓勵骨干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實現物流要素全面連接,實施中小物流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加強數字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物流互聯網,引導基礎設施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推動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應用,提升物流業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水平,建設綜合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立物流企業信息開放體系和機制,強化物流信息開放共享。
依托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物流標準化信息平臺、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推動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信息銜接。
第三十一條 提升物流服務標準化水平
加強國家強制標準如《公路運輸危險貨物包裝檢驗安全規范》(GB19269-2009)、《水路運輸危險貨物包裝檢驗安全規范》(GB19270-2009)、《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09)、《危險貨物中型散裝容器檢驗安全規范》(GB19434-2009)等的執行力度。
依據物流行業服務標準如《家具物流服務規范》(WB/T1098-2018)、《藥品冷鏈保溫箱通用規范》(WB/T1097-2018)、《家電物流配送服務要求》(WB/T1083-2018)、《活體海產品冷鏈物流作業規范》(WB/T1100-2018)、《應急物流倉儲設施設備配置規范》(WB/T1072-2018)、《乘用車物流質損判定及處理規范》(WB/T1068-2017)、《肉與肉制品冷鏈物流作業規范》(WB/T 1059-2016)等,打造行業服務標桿企業,引領帶動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
繼續鞏固九江市商貿物流標準化試點成果,參照物流相關國家推薦標準如《物流中心分類與規劃基本要求》(GB/T24358-2019)、《食品低溫配送中心規劃設計指南》(GB/T38375-2019)、《物流園區績效指標體系》(GB/T37102-2018)、《托盤單元化物流系統托盤設計準則》(GB/T37106-2018)等,制定行業管理及績效評價相關實施細則。重點推廣集裝單元化技術,繼續推廣(1200×1000mm)標準托盤、周轉箱、周轉籠、集裝袋等循環共用。鼓勵對標準倉庫建設、標準配送車輛購置。推廣包裝基礎模數(600×400mm)系列,以包裝標準化推動包裝的減量化和循環利用。
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宣貫執行行業標準《供應鏈服務企業分類及評估指標》(T/CFLP 0020-2019)、《城市配送電動汽車采購規范》(T/CFLP 0025-2020)、《散裝液體化學品罐式車輛裝卸安全作業規范》(T/CFLP 0026-2020)等。
第三十二條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物流
有序推進運輸車輛結構調整,分階段分步驟引導不達標車輛退出市場,鼓勵清潔車輛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引導清潔車輛更新替換;科學制定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分步分類實施方案,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
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優化運輸結構,提高鐵路、水運運輸比重,加強多式聯運和集約化運輸。鼓勵集裝箱多式聯運、掛車共享租賃等綠色裝備設施共享。
鼓勵和扶持企業在城鄉配送、郵政快遞、電子商務、碼頭堆場等領域推廣應用天然氣車輛、電動車等新能源物流車。
大力發展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統一配送等先進的物流組織模式,提高儲運效率。推廣應用鐵路、水運散堆裝貨物運輸抑塵技術。
鼓勵采用低能耗、低排放和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鼓勵倉儲企業利用屋頂與墻體光伏發電,設計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加強綠色包裝和回收物流。鼓勵使用綠色包裝材料、減少快件包裝用料,提高包裝物的循環利用水平。加快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體系,提高可再生資源物流管理水平和再生利用率。
第七章 政策與保障措施
第三十三條 加強組織機構領導
加強對現代物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由市領導牽頭,商務、發改、港口航運、工信、財政、自然資源、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統計、供銷、郵政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及縣領導為成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推進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級促進物流業發展政策措施,加強物
流業發展頂層設計,制定促進物流業發展相關行動方案,并推進實施,評估督查政策效果。
建立重點物流項目考核評價機制,制定重點物流項目的合理退出機制。推動物流要素向優勢項目集聚,提升物流網絡綜合運營能力。
第三十四條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
1.優化物流發展規劃。
在現代物流業現有發展框架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編制物流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航運中心和物流樞紐發展規劃、農產品與冷鏈物流規劃、縣鄉村三級配送網絡規劃、智慧物流發展規劃等細分領域物流規劃。
鼓勵物流發展重點區縣編制(區)縣級物流業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鼓勵重點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根據項目需要編制詳細規劃或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建議書,確保土地集約高效合理利用。
科學規劃和實施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城鄉配送網點布局,推廣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統一配送、共同配送等現代物流組織模式,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
2.優化物流用地供應。
明確物流基礎設施的物流與倉儲用地屬性,對列入全市重點物流項目庫的物流設施,優先保障土地供應,列入年度土地使用計劃。
在物流規劃實施過程中,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
劃、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和各主導產業規劃做好有效銜接,切實提高規劃的引領指導和產業服務作用。
堅持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物流設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務。對具有公共服務屬性或公益性質的城市物流基礎設施,探索市縣協同的土地保障機制。
第三十五條 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1.拓寬物流企業資金來源。
爭取上級資金扶持。政府相關部門協助企業爭取政府專項債支持物流相關的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國家相關部委如商務部、交通運輸部、發改委、財政部、科學技術部、工信部、農業農村部等和省級專項資金支持;爭取發改委牽頭的低息貸款,支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物流企業發展,加快現代物流產業發展。
綜合考慮國家和九江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有關貸款機構特點和要求,積極爭取亞洲開發銀行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區域經濟合作等領域,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歐洲投資銀行在水運及近海港口建設等領域的貸款。
政企協作探索設立九江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政府提供引導資金,撬動市場投資,針對鐵路專用線、冷鏈物流設施、港口碼頭、城鄉配送中心、新能源車輛、智慧物流等領域,支持重大物流設施建設和產業創新發展。
鼓勵金融服務機構和企業在汽車、三農、醫藥、大宗商品和批發零售等領域開展應收、預付、存貨、信用類供應鏈金融業務,減少融資企業對不動產抵押貸款的依賴;增強銀行機構普惠金融服務,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通過發債、上市、掛牌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抓住“新三板”擴容的有利機會,推動大批中小物流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為物流產業發展基金的投資項目及股權轉讓退出奠定基礎。
鼓勵物流行業組織積極開展物流企業信用評級,政府物流主管部門協調金融機構提高對物流誠信企業的授信額度。
2.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
設置促進物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支持物流業5大重點領域、5個薄弱環節,開展模式創新、先進技術應用以及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5大重點領域:為提高物流業增值服務能力,提高區域物流服務能力,著重支持區域分撥型物流設施(企業)建設(發展);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重點支持城鄉配送領域,開展共同配送和統一配送;為促進綠色物流發展,支持標準化新能源物流車購置以及建設配套充電、加氣設施;為鼓勵冷鏈物流發展,支持標準化冷庫建設、標準化冷藏運輸車購置、產地預冷倉庫建設、冷鏈倉庫加強安全管理;支持智慧物流平臺建設和發展,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創新發展,鼓勵物流企業應用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推廣云物流服務。
5個薄弱環節:為填補航空運輸空白,帶動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支持發展國際國內航空貨運業務;為提高鐵路和水運占比,優化運輸結構,降低物流成本,支持推動鐵路專列和班列的開通;為促進國際物流、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發展,支持國際物流發展;為加強?;肺锪靼踩芾砗头账?,保障?;穲稣窘ㄔO用地,支持?;奋囕v購置以?;繁O管平臺建設運營;支持物流企業加快研發創新和物流技術改造升級。
3.培育引入龍頭企業。
在港口物流、冷鏈物流、區域分撥、城鄉配送、多式聯運、公路物流、化工物流、大宗農產品、智慧物流平臺、國際物流等10大領域,各培育3家左右龍頭企業。
推動成立公路專線運輸企業聯盟,在公路運輸、?;愤\輸領域各培育1-2家綜合型物流企業。在多式聯運、智慧物流等領域各培育或引進1-2家平臺型物流企業。
推進公路道班以及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物流,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物流和郵政、EMS等物流體系融合發展,在縣域開展多網融合、共同配送試點。
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盟合作、上市融資等多種形式實現規模擴張、資源集聚,加緊樹立行業品牌,培育一批實力雄厚、模式先進,行業領先、國際知名的大型物流企業。
第三十六條 提升行業管理服務
1.科學實施通行管理。
對物流車輛市區通行實施分類管理,科學劃定大型貨車限行
區域和限行時段;加大對新能源城市配送車、冷鏈城市配送車、標準化城市配送車和終端配送車的通行便利;與相關單位聯合踏勘劃定城市配送車輛裝卸區域及臨時停泊車位,緩解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促進并服務于消費升級。
2.加強行業安全監管。
加強物流安全監管力度,重點加強?;?、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領域安全管理,明確有關部門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效落實物流全過程安全管理責任。督促物流企業切實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嚴格落實和執行物流全過程貨物安全檢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危險品物流、冷鏈物流全過程監管體系和應急救援系統,試點“政府監管平臺、平臺監管企業”的監管方式創新。
3.嚴格執行環保制度。
依據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對于物流項目,要求企業對廢氣、廢水、噪音、固體廢棄物、粉塵等采取切實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嚴把環保準入門檻,保障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盡快落地;同時要減少物流項目社會環境負面影響,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消除施工期和運營期對周邊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對于物流設施如倉庫、流通加工車間等,鼓勵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太陽能等使用;在項目運營過程中,鼓勵企業使用清潔能源、綠色可循環器具和包裝;公共機構和國有資產投資項目,嚴格執行節能環保產品強制采購制度。
4.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市縣協同,進一步降低物流稅費、通行、融資、用地、審批等制度性交易成本,發揮制度創新在降低物流成本中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
創新,進一步暢通公安、海關、港口、鐵路、公路、機場、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和單位的物流信息共享。
推進道路貨運車輛“三檢合一”和道路普通貨運車輛異地檢驗檢測。
規范市場自主定價的港口經營服務性收費行為,推動港口企業調減港口作業包干費收費標準。
深化物流領域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承擔事務性管理服務。
第三十七條 夯實行業基礎工作
1.加強物流統計與大數據分析工作。
加強物流統計工作,對接國家社會物流統計制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服務企業、服務行業、服務政府的作用,圍繞“物流強市”建設目標,建立符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體系,完善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
2.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優化市場環境。
充分發揮物流行業協會作用,積極開展物流企業評級。加強物流企業誠信管理,推進誠信體制建設。加強企業間統籌協調,建立行業協會、企業聯盟等,形成團體聲音。加強行業自律,形成統一、開放、規范、有序的物流行業環境。
3.培育多層次多種類物流人才隊伍。
加強物流領域理論研究,逐步完善物流理論體系、學科體系和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進“政產學研用”相結合。
加強政府物流管理部門人才培養和儲備;根據物流業發展新動態、新趨勢、新技術,與國內外同類地區和城市開展物流管理經驗交流;并根據專業物流領域發展的需要,設立物流發展專家顧問團。
完善在職人員培訓體系,開展專業化、定制化職業培訓,提高物流從業人員業務素質。
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改善從業人員工作條件、降低工作風險、提高社會福利待遇。
通過多種方式關心關愛行業從業人員,增加從業人員的獲得感、歸屬感和榮譽感。
??????????????????????????????????????????????????????九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科
?????????????????????????? 2020年8月4日印發